其他
围城中的儿科医生:被家长揪头发、收入全医院最低......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显微故事 Author 显微故事编辑部
医生圈里有这样一句话:金眼科,银外科,打死不去小儿科。
儿科医生收入低、累、医闹概率高,已成了全行业公认的事实。
但儿科医生往往又是最有耐心、最累的一群人。
孩子们的配合度低、总爱用大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。这使得诊治一名儿童要比一名成人要花费更多精力。
他们不仅是儿科医生,也是安抚孩子的幼师、从蛛丝马迹中推理病情的侦探。
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孩子,还有那些焦虑的孩子家长——很少有人能在自己亲生骨肉患病的情况下保持理智。
此外,医生的绩效主要取决于手术台数和用药量。然而儿童尽量避免手术、慎用药物,也让儿科医生成了同行中收入的下限。
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,不少儿科医生纷纷离职。
据相关统计数据,中国每一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数量仅为0.53名,远低于世卫组织每千名儿童一名儿科医生的最低标准。
本期显微故事讲述的就是一群儿科医生,他们之中:
有的人做了20多年儿科医生,只因觉得孩子们可爱、需要她,哪怕收入低、累,也舍不得放弃这些孩子们;
有的人则在2年的儿科实习中陷入彷徨,作为渺小的个人,感觉自己很难和整个儿科体系的矛盾对抗,选择离开;
还有的人遵从“临床躺学”,从大城市综合医院中逃离到老家,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中找到了职业和人生的平衡……
对他们来说,儿科犹如一座强敌环伺的围城,有在此坚守的人们,也有不堪重负而撤离的人们。
围城不能丢,围城里的人们,需要补给和援军。
以下是关于儿科大夫们的真实故事:
01
家长揪着医生往墙上砸
张玲 42岁 女 三甲医院 儿科主治医师
02
儿科实习2年后放弃
李蔓 25岁 女 在读儿科学硕士
03
“临床躺学”成了我的出路
王凯 38岁 男 县城私立儿科门诊
责任编辑:李小荣
版权申明
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
- End -